热门搜索:如何出海合作?

    CT 球管行业拐点已至,国产替代加速启航

    2025 年 4 月 4 日,商务部发布的两份公告,在 CT 球管行业激起千层巨浪,这两份公告分别是对原产于美国、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 CT 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,以及对进口医用 CT 球管展开产业竞争力调查。数据显示,2022 - 2024 年期间,来自美国和印度的进口 CT 球管价格下降了 13%,这一价格变动直接导致国内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40% 。进口产品的低价倾销行为,严重挤压了国内 CT 球管企业的生存空间,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    CT 球管作为 CT 设备的核心部件,它不仅直接影响 CT 影像诊断的精度,还关乎患者的诊断结果与后续治疗方案。CT球管在 CT 整机设备的成本构成中占比颇高,约占 CT 整机设备成本的 30%以上。然而CT 球管国产化率不足 20%,2024年,国内医用CT球管进口占比72%;高端机型(256排及以上)进口占比超90%,GE医疗、西门子、飞利浦占据主导。替换需求中,进口产品占比80%,两大第三方供应商:万睿视(美)、当立(飞利浦旗下)。

    大部分高端 CT 球管完全依赖进口,这使得国内医疗设备制造商在成本控制、技术升级以及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上,面临着极大的风险。

    不过,在重重困境之下,国内 CT 球管行业已悄然加速启航。

    国内最大的CT球管生产商昆山医源致力于打破国外球管垄断,确保国内CT使用的自主安全可控。其产品主要覆盖国产CT品牌的90%以上球管型号需求,开发了多款适配GE和飞利浦机型的球管产品已实现多款产品的装机应用。

    智束科技作为中国首家液态金属轴承 CT 球管生产制造商,新推出的CT球管产品包括三款液态金属轴承CT球管产品和一款滚珠轴承CT球管产品。其已经发布了覆盖市场主流 64 排 CT 产品的多款创新 CT 球管产品,目前正积极向 128 排及以上超高端 CT 领域探索。

    东软医疗通过战略入股电科睿视,实现了医用 CT 球管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,并在 2025 年公开展示了自研的 CT 医用球管产品。

    面对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CT 球管行业将迎来深刻变革。国内企业将迎来技术突围与市场份额提升的双重机遇,加速实现国产替代。

    在全球 CT 球管行业深陷供应链持续震荡、核心资源日趋紧张的严峻形势下,GMC 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,锚定医疗设备行业可持续发展新赛道。一方面针对依赖进口球管的医疗设备因成本激增面临 "提前退役、设备闲置" ,GMC 将通过构建高效流通体系,激活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价值。同时,依托专业二手医疗设备回收平台,GMC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设备及零部件采购解决方案,显著降低采购成本,有效缓冲政策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,为医疗行业构建发展新生态。


    在线客服